为进一步扎实高级翻译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成长,高级翻译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积极响应学校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号召,在"3.25--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期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以多元形式赋能心灵成长。
一、“总结启新程,聚力再出发”工作部署会
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学院于活动初期召开工作部署会,为全体成员理清工作思路,确立工作方向,通过案例分析、职责分工与经验分享,进一步强化“全员育心”的责任意识,为后续活动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心剧场:与童年Battle”心理情景剧演绎活动
直面过往,治愈成长。学生围绕“童年心理创伤与自我和解”主题,创作并演绎系列短剧。该剧通过现实与奇幻交织的叙事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戏剧空间,引导学生正视过去,拥有拥抱成长的力量。

三、"积极赋能,从心出发"主题心理班会
各班级围绕"积极赋能"主题,创新开展心理班会。通过"心晴日志"匿名分享、即兴心理剧演绎、压力管理小组讨论等形式,同学们在互动中学会用幽默化解焦虑、用共情温暖他人。一场场小游戏更是以充满乐趣的形式启发学生直面挫折,诠释"成长痛与蜕变美"的深刻主题,班级凝聚力与情感共鸣显著提升。

四、"春译:我和春天有个约定"春日特色活动
镜头寻美,翻译文心寄情。学院发起"我与春天有个约定"摄影征集,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黑大校园的盎然春意,并为其匹配多语种经典文学名句。将“专业+心理”相结合,光影与文字交织,既疗愈心灵,更展现翻译学子的人文素养。

五、"译界心语:多语种情绪匿名瓶活动"情绪舒缓活动
跨越语言,听见心声。依托学院专业特色,创新推出多语种情绪树洞。参与者可用俄、英、朝、日等语言书写烦恼并投入"匿名瓶",随机派发给其他参与同学撰写回信。一封朝鲜语倾诉的孤独感,经翻译转化为英文的暖心鼓励;一段俄语书写的学业压力,被日语回信以俳句温柔抚慰......语言壁垒消融中,跨文化共情悄然生长。

六、"心灵之旅,信任盲行"蒙眼互助体验活动
暗夜携手,心灯长明。在"盲行挑战"中,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引导者"与"盲行者",蒙眼穿越障碍路线。活动中,紧握的双手、细致的提示"左转三步,有台阶小心"、抵达终点时的拥抱,让参与者深刻体悟信任与沟通的力量。

七、“青春解码 健康同行”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活动中通过趣味游戏和分组演绎的形式,对“正确寻求恋爱的开始”“如何维系正常的恋爱关系”等观点进行探讨,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分享、学习的机会,对恋爱、成长等话题的深入探讨,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

八、“初见:心连心”二级心理辅导站新人破冰活动
打破隔阂,温暖启程。为帮助心理站新成员快速融入团队,活动通过"姓名接龙""兴趣拼图""协作挑战"等趣味环节,搭建轻松交流的平台。新老成员在合作中分享成长故事,畅谈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期待。活动尾声的"心愿贴纸墙"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凝聚成心理站大家庭的温暖底色。

九、“心灵日记,汇聚成长”班级心晴日志:安放心绪的栖息地
笔尖流淌,心绪安放。学生每日记录情绪变化及感悟,心理委员引导学生发现情绪规律、学习积极应对策略。引导同学们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中解放出来,舒缓心情。

在“3.25—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期间,我院二级心理辅导站以专业特色为笔,以心灵关怀为墨,书写了一份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答卷。从新学期动员的凝心聚力,到心剧场中与童年创伤的勇敢对话;从主题班会的积极赋能,到漂流瓶里的跨语言共情;从蒙眼行走的信任托付,到春日光影的诗意疗愈;从青春恋爱观的理性解码,到十佳心理委员的榜样引领;从破冰融合的崭新启程,到班会评比的创意迸发,再到心晴日志的自我觉察……系列活动展现了翻译学子直面挑战、拥抱成长的人文力量。未来,学院将持续创新心育形式,积极培育“一院一品”的心理健康特色活动,让每个年轻心灵都能在包容与成长中绽放光芒!(高级翻译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