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下午15:30,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兼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编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为我们开展了题为“翻译专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论文写作”的讲座。
此次讲座中,赵军峰教授深入探讨了翻译专业学位的变化、新文科背景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传统培养方式的区别、翻译的角色认知以及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途径。
首先,赵军峰教授强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新时代下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肩负着历史重任。同时,翻译专业学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由硕士层次提升到博士层次,可设置翻译专业博士学位,形成了翻译学术研究和翻译职业化人才培养并重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赵军峰教授在剖析翻译本质时,指出翻译工作必须梳理清楚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何为译?为何译?译何为?阐述了语言转换的原则、本质及背后的动因。结合具体实例,展现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启发高翻学院师生重新审视翻译的作用及意义,促使大家重新思考译者的角色与职责。
赵军峰教授特别提到人文管理翻译的角色认知,翻译不仅仅是跨语言翻译者,还是跨文化沟通者和科技外交使者。翻译不仅承担着单纯的语言转换工作,他们更是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精准、专业的语言转换,助力科技成果的跨国界传播,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
最后,赵军峰教授探讨应如何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从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协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给出针对性意见。从多个维度入手,形成合力,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社会输送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聆听赵军峰教授的讲座,高翻学院师生获得了深刻启示。了解学习到翻译专业学位的变化与挑战,重新审视翻译的角色与职责,紧跟当前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趋势,有助于明确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