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级重大人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曼丽教授应黑龙江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邀请在主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学术讲座,高级翻译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现场聆听报告。讲座由黑龙江大学“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传播”学科博士生导师李庚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启动与发展过程,二是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三是在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
考与未来展望。
程曼丽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她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在国际话语权的争取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仍处于相对弱势,尚未完全摆脱困境。程曼丽教授从话语转换、解释、修复与矫正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路径。
接着,程曼丽教授深入分析了当前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特别是世界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及其盟友对全球涉华舆论的长期影响。她强调,面对如此不利的舆论格局,中国需要在国际传播中化被动为主动,突破传统思维框架,避免被动回应西方设定的议题,而应通过构建自主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在国际传播中的主动性与话语权。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程曼丽教授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三大策略。首先是进一步强化国家话语权的建设,她认为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不仅取决于其硬实力,还与其价值观能否有效解决全球问题密切相关。其次是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打破西方设定的舆论规则,形成中国自己的议题。最后是在全球国际传播多元主体格局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我们掌握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素养。
程曼丽教授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通过大量案例,论述了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高屋建瓴地就新形势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展做出了深刻阐释。本次讲座对黑龙江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今后逐步完善翻译教育、深化国际传播研究、推进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讲座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程曼丽教授请教,互动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