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师生对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丰富师生寒假生活,2月14日——2月21日,黑龙江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25年“国际学术周”专题讲座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本次讲座由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祖雪晴主持,高级翻译学院教师,本科生、研究生90余人参加了讲座。
2月14日上午,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副教授,继续教育与国际关系副主任,对外俄语教研室主任阿尔茨卡娅•尤莉娅•亚历山大罗芙娜受邀做了题为《俄英感知动词的功能与翻译问题的比较分析》的讲座。在讲座中,阿尔茨卡娅•尤莉娅•亚历山大罗芙娜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感知动词。感知动词是人们从语言层面表达感知行为的典型手段,其交际目的旨在承担“吸引听者注意力、调节言语行为、表达对信息的理解与反馈”等语用功能。俄语和英语中有三种描述感官知觉语义的方式:作为活动的感知、惰性知觉和与观察者。
阿尔茨卡娅•尤莉娅•亚历山大罗芙娜在感知、惰性知觉和与观察者三个维度为我们解释俄英感知动词功能与翻译问题比较分析,感知是一种基础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映;惰性知觉则是一种较为被动的知觉状态;而观察者则是具有明确目的和计划,主动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探索的个体。最后,阿尔茨卡娅•尤莉娅•亚历山大罗芙娜为我们提出了俄英感知动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动词的缺失、具有引申义及存在许多派生词,这些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交流。
2月21日上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戴光荣受邀做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视阈下语料库用于外语学习及教研的功用探讨》的讲座。戴光荣教授为我们系统梳理了语料库研究的定义、类型及功用。他指出语料库是为一个或多个应用目标而专门收集的、有一定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可被计算机程序检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语料的集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British National Corpus,戴光荣教授展现了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英语教学及其他语种教学中,语料库方法能够直观呈现语言现象,如词汇搭配规律、不同文体口语应用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随后,戴光荣教授详细梳理了语料库发展的四个阶段,并探讨了大语言模型时代语料库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在互联网海量语料、企业、用户及机器自动生成语料等的背景下,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将更加复杂多变。戴光荣教授不仅介绍了语料库的各种类型,还亲自带领同学们使用语料库工具软件创建语料库,深入了解语料库的应用方法,并通过批量观察语料库数据发现语言规律。最后,戴光荣教授深入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并探讨了语料库如何在外语学习与教研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语料库翻译学以描写性为特征,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翻译教学以规定性为特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戴光荣教授还提供了使用语料库开展翻译研究或者语言研究的新视角,激发师生们深入思考与交流。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的见解与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成果。
本次“国际学术周”专题讲座为师生提供学习机会,增强师生跨文化交流经验,加深对俄英感知动词的功能与翻译问题的比较分析的理解,进一步探寻语料库研究的新视角与思考路径。学院也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国际学术周”的学术与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