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翻译硕士研究生
黑龙江大学翻译硕士专业(MTI)的设立,旨在响应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国际化交流对高端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多语种、融合型的翻译人才。自2009年俄语笔译方向获批以来,本专业已涵盖俄语、英语、日语和朝鲜语等多个语种的口译和笔译方向,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翻译教育格局。专业学位教育不断适应国际语言服务产业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紧跟现代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国内形成独特地位,特别是在“国际传播”、“会议口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和“国际冰雪体育赛事”等领域。课程体系不断更新,以适应国际语言服务产业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同时紧跟现代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前沿。
本专业在俄语笔译方向依托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深厚的师资队伍,长期服务于国家及地方重大外事活动,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英语笔译方向自2010年设立以来,通过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依托丰富的实践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涵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翻译、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商务翻译、以及与振兴东北国企相关的科技翻译等多个领域,旨在提升英语笔译学生专业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与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日语笔译方向设置于1964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日语专业之一,现已构建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专业一体化、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格局。朝鲜语方向始建于1996年,是黑龙江省高校中的首个朝鲜语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并积极发展与韩国、朝鲜的学术合作。
俄语方向现有导师2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英语方向校内导师26人,校外导师20余人,校内教师均拥有高级职称。朝鲜语方向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9人。日语方向现有导师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9人。
课程设置涵盖翻译概论、口笔译理论与技巧、经贸与法律文本翻译等多个领域。实践教学方面,设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0余个,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
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传播硕士研究生
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分支,“跨文化沟通与国际传播”主要是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传播学”、“国际关系”等特色学科优势基础上,相互交叉和渗透,从一个综合、多元的角度提供研究方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外语学科的优势,为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体系,努力推进国际传播人才建设,发展对外传播工作,培养顺应新时代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学理支持。
在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着眼于加快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国际政治经济合作,运用新文科思维,致力于培养谙熟中国文化和中国道路、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包容认同多元文化差异、擅长运用外语开展建设性的跨文化沟通和国际传播、具有较好新媒体素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外语人才。
研究方向分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国际传播研究、国际传播能力与评价研究。
学科团队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