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已成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推动中外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战略支点。作为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涉外法治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法律外语与法律翻译教学论坛的重磅环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徐文斌教授带来的英美合同法专题讲座,恰似一把钥匙,为探索涉外法治的知识宝库开启新的大门。黑龙江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全体师生及全国高校代表共同聆听这场学术盛宴,为涉外法治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徐文斌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在法律语言学领域造诣深厚。他以生动的方式切入主题,将家喻户晓的哪吒闹海故事与英美合同法相类比,指出英美合同法凭借英语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主导地位,如同哪吒搅动四海般,深刻影响着全球贸易规则。如今,中国企业海外建设项目,如中铁建波兰公路、沙特高铁工程等,合同多以英文拟定,背后处处彰显英美合同法的思维逻辑。美国更是借助英语文化传播,实现法律思维的全球化渗透。
徐教授回溯了英美合同法的发展历程,从公元前古罗马《十二表法》的法律文明萌芽,到1066年诺曼底征服开启英国普通法时代。随着殖民者在美洲开拓,美国继承英国商法,1871年首部美国合同法教材诞生,使其成为独立学科。讲座明确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相关法律知识中应体现的具体方面,也为高校外语专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们明晰英美合同法的前世今生,更凸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此类人才需兼具法律专业素养、外语沟通能力与跨文化交流智慧,才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维护国家权益。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当下,构建“语言 + 法律 + 技术”融合的涉外法治外语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此次讲座让黑龙江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收获颇丰。讲座拓宽了师生学术视野,使其对英美合同法与涉外法治外语学习有了更深入认知,明确了学习与研究方向。讲座中的前沿观点为学院学科建设注入新灵感,推动学院在翻译教学中融入法律知识,优化“语言能力 + 法律素养 + 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授分享的跨学科研究与教学理念,将激励学院教师革新教学方法,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打造更专业的师资团队。
未来,黑龙江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更多优秀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助力国家涉外法治战略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服务国家涉外法治战略,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贡献黑大力量。(高级翻译学院供稿)